高职学校语文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27684 浏览:1296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学生学习兴趣日益锐减是当前高职语文教学有着的重要不足。根据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要求在浅析职高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不足理由的基础上,通过语文教学实践,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正确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职学校;探讨

一、高职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的近况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有着窘迫局面,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造成的。课堂上教师无视学生的学习近况,高估学生的接受能力,满足于滔滔不绝的讲析,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论述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无法达成语文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终极与普高生不同,职高生以专业课学习为主。有的学生以为:学不学语文对其他专业课学习毫无影响,过两年走上社会,现有的语文知识足够“应付”。因此,要解决职高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就需要广大教师以观念上,以实践中采取公道有效的措施,进行大胆必要的教学变革。

二、高职学校语文课程的特点

1.承传性。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首先应是文化人。作为文化人,他在社会生活中,有三点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继续传统优秀文化;二是创造优秀文化;三是传播优秀文化。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课肩负着继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大学语文教材选入了一部分历代名家名篇,这些历经千锤百炼的典范之作,涉及到很多传统学科的内容,涵盖着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将传统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内容,是举世公认的正确选择。
2.基础性。大学语文首先是工具学科,它是旨在进展学习其他学科所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学科,能直接为其他学科服务。大学语文课中的语言文字、文章章法、写作基础知识、阅读与欣赏、审美创造与审美评价等练习,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只有在这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才有可能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在面对专业新成果、新知识时,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吐故纳新、推陈出新。
3.能动性。大学语文课的能动性特点,既体现在潜在的启发智力的功能上,又体现在对人的知识渗透、素质结构的无形拓展上。大学语文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但能使学生以中得到很多学科的知识,还可以以作家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幻想、形象与抽象交叉的思维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国高职高专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其人才培养目标大致可这样概括:根据我国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方针,为企、事业单位生产、劳动、服务第一线的生产与管理培养具有实用性、运用性、复合型的高级专业人才。

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探讨

浅析大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实际上也就明确了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审视我们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情况教学论文,客观地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相距甚远。由此,笔者以为要发挥大学语文在高职高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和策略进行革新教学论文。
1.留意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是一门课程教学过程的终结环节,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课外所用时间起着重要导向作用。知识质量观以知识多寡、深浅为主要标准,考试侧重于丈量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否理解和记住那些定论性的结论,考试内容基本上局限于课堂上学过的几篇作品,甚至还要缩小范围,这就必然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后丢笔记”。这种考试内容和方式易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不利于知识向智能转化。素质质量观则夸大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统一。因此,大学语文考试的指导思想就是,不仅要求学生知道一些中外文化名著的名称、作者和基本内容(应知应会),而且“在人文知识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使之成为构成人生观、世界观的知识原料和思想资料”,同时使语言运用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得以进展。所以教师在命题时,应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在主观题部分,应适当加重让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题目的分量。
2.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目前大学语文课,一般是教师选几篇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具体浅析,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而考试也就考这几篇内容。不管教师的水平有多高,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实践证实,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展其能力。但由于课时所限,惟有通过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泛读作品可以通过精讲时牵出来或者提供参考书目让学生在课外看,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并且有引导,有要求。
3.注重写作练习。有的教师以为,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侧重于作品欣赏,侧重于作品思想内涵的剖析,一学期要求学生写一两篇作文就可以了。由此导致学生疏于练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无以提高,更不用说为学好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写作是练习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形式,是知识内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不可否认,布置课外写作作业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并将课内与课外有效加以结合,方能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
4.重视朗读教学。很多教师以为,大学阶段没有必要在课堂上朗读作品,实在不然。大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情感日益丰富。大学生通过朗读,听同学或教师朗读,或者观看多媒体课件,会感受到语言美、意境美,以而产生追求美、创造美的。朗读教学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加深学生对作品整体美的熟悉和理解,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进展。
5.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对语言学习尤为重要。现代化技术可将文字、声音、音乐、画面联成一体,使教学内容立体化、情景化,对学生形成多重感官刺激,吸引学生保持高度留意力并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塑造的情景中,对强化语感,加深对作品理解,陶冶性情,激发想象力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另一功能就是能大大提高信息的传播量,克服了教师颇为头痛的不足,解决了作品多、课时少的矛盾。
6.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除了教师主讲以外,应适当安排学生主讲、集体讲座等形式,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其次,教师要转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不足情景;允许学生有思维的时间,必要的话让学生带回去,下堂课带回来讨论;鼓励学生以不同角度挖掘新的看法,暂缓批判;时刻留意引导,以免学生的话题偏离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应有总结性评价,师生相互尊重欣赏”。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增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双重目的。
总之,教学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而创造性的灵感便来源于那些生动活泼、对世界布满强烈新奇感和求知欲的学生们。只要真正深入到他们中间去,把如何教和让学生如何学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就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而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又让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这种境界自然是很难达到的,却又是职高语文教师所必须追求的。
参考文献:
[1]沈智霞.大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J].中国高教探讨,2000,(1).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8.79.
[3]王一军.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山西教育.
[4]张行涛.新世纪教师素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陈怡.实现科学与人文的比翼齐飞,推动教学论文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进展.中国大学教学,2002,(4).
[6]叶上雄.中学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讯,2000,(2).
[8]江利兵.教育行动探讨:作用、制度与策略.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