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4718 浏览:119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关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科学精神,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因此,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联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流。

一、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简单、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要眼、心、口、耳并用,以实现学生与文章之间心灵的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专心去感受文章的内涵,与作者的情感相交融。走进苏东坡笔下的《水调歌头·中秋》,学生对最后两句“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产生了困惑。于是,我向学生提供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都要赏月、吃月饼,这已成为我国的一大习俗。这里“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整个诗句也就轻易理解了,用这种方式进行讲解可以拉近学生与古诗文的空间间隔和心灵的间隔。
教师还可以设计特定的情境让学品味文章意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还原、再现语言文字,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品味语言的魅力。文章作者往往是先感悟生活,再用笔抒怀,而读者却恰好相反,他们是先看到文章才能有感而发。在学习《地下森林断想》一文时,我引导学生体验森林之美,感受森林的“品质”。把森林的骄傲和顽强生命力转化成具体意象,通过意象在大脑中再现森林的生机,再现大自然的伟大,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以而实现情感的迁移。
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情感,增加学生的情感厚度,对身边的人和事多一点关心,为幸福开怀大笑,为不幸失声痛哭,这样的人生才会出色!

二、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简单的说教是没有效果的。语文老师要及时捉住一些德育素材,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音像材料就是一种很好的策略。例如,在学习《敬畏自然》时,我先播放一段有关大自然的音像资料,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到敬畏自然的段落和语句,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学生在音像的熏陶下,很快进入到文章所表达的情境中,对大自然之美和宇宙之美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课文深刻地感知后,学生会兴致勃勃地进入到“敬畏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为大自然做“讲解员”,以而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体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语文教学绝不能由于价值观复杂、不可触摸,而丧失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以与语文教学有关联的方面浅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营造利于学习的氛围,教师还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把文本展现给学生,深化学生对价值观的理解。在学习《夸父追日》时,教师可以渲染神话情景:很久以前,有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叫夸父,他与太阳竞赛……。、并伴有跌宕起伏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夸父的倔强与顽强,为挖掘《夸父追日》的内涵奠定基础,并在朗读中感受神话中体现的“夸父精神”,反映古代人民探讨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这样的文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深入浅析课文内容,设计悬念不足,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好奇心,有一种急于了解、急于探讨的。例如,在教授《海燕》时,我播放一段轻松的乐曲,用课件出示海燕的图片并提问:“海燕是什么形象?”学生说到了海燕的美丽。我为同学们展示大量海燕在狂风雨中翱翔的图片,在学生为之震撼时开始进行课文阅读,学生没想到海燕这么坚强,以而对海燕布满好奇心,“文中还描写了海鸥、海鸭、,通读课文说一下他们在狂风雨来临前的体现。”设置这样的悬念,可以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介入到学习中来。只有学生亲身去读、去思索,才能真正感受到“海燕精神”,以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价值观是生活的信念,是人们对是非好坏的判定,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策略,在论述和实践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介入的主动性。重视整体感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以情入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性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