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8535 浏览:335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当年针对语文教学老、大、难不足,张庆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这在当时乃至现在对简化头绪、简明目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可是很多年过去了,麻烦的是这些不足非但没有解决反而被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或现象遮蔽了,有些老师一味地“做减法”,该“减”的还没有减掉,不该“减”的倒减了不少。“减”得使语文丧失了“语文味”、丧失了语文个性、丧失了作用与思想。于是现在我们又提出“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加法”又该“加”上去的是什么呢?现象学告诉我们,讨论不足要回到现象本身,当然,我们应该以我们的常态教学去寻找答案。就笔者看来,文本解读实在就是一则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遵循了这个法则,就能够演算出正确的答案。

一、“加法”——凸显综合性

亚里士多德:“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讨,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莎士比亚也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由此可以这样说,一旦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他们才会急于去探讨,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
现如今的语文课堂要增加些什么呢?要增加学生读书时间,课堂上让学生默读、朗读、诵读、自由读,课堂上要书声朗朗。课堂上增加学生书写时间,中高年级可结合阅读来写写小练笔,将读写结合。课堂上可增加学生自我揣摩、思索时间,为学生营造安安静静和谐的学习氛围。
为了做好小语课堂上的加减法,我们教师要多读书,增加内涵。要活用教材,锤炼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抓紧课堂40分钟时间,做到长文短教,努力做到最长的文章两课时教完。课堂上精讲多练,精讲要精练,讲出精华,讲出出色。做到精讲要锤炼教学语言,在备课中,我们的前导语、过渡语、小结语要好好准备,做到语言生动、平实、亲切、自然流畅。课堂上多练什么?多读书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的疑问在书本上产生,答案在书本上寻找,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书本的良好习惯。

二、“减法”——体现人文性

减法,就是删繁就简,减得只留下筋骨、灵魂。小语姓“语”,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与熟悉世界的策略。让孩子活在当下,活在童年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教师对文本的细读可以非常独到与深刻,但决不是为了教学中的和盘托出,倾囊所有,而是为了更好地“浅出”。崔峦理事长也曾经说过:“解读文本的功夫在课下,要深入钻研文本,站得高、想得开、钻得深。但不要就人文做过度发挥,提倡多元解读,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经验与能力,要深入浅出。避免浅入深出、深入深出。”因此,我们不能将成人的熟悉强加给学生,拖着他们向前。不应在人文内涵上耗时过多,也不能捉住一个教学点便过度发挥。
现如今的语文课堂要减去些什么呢?要减少不公道的语言文字练习组合,减少玩文字游戏的练习。减去课堂上许很多多正确的空话,貌似真理的谎言以及空话、套话。减去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减去课堂上非语文现象和非语文活动。通过大扫除,呈现干净的语文课堂。

三、“乘法”——倡导开放性

乘法,就是拓展延伸,使文本的能量无穷量放大。我们提出:教学要摆脱课本、课堂的限制,“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开放性、活动性、高效性,如乘法一般效率大增。
1.与专题探讨的链接。五年级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时,看到了有关人士正在探讨圆明园重建不足的报道,于是她在课的合适位置设计了一个不足:面对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为了帮助后人永远记住这悲惨的一幕,你有什么好的倡议?学生答案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重建”。接下来的时间,老师让学生围绕如何重建各抒己见,最后完成一份专题作业。学生以书本走向了现实世界,情感随着圆明园的命运跌宕起伏。
2.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放出眼光,自已来拿。”每一篇课文都有可供拿来的价值,如《将相和》中的一个“和”字,带给我们很多启迪,就文本来说,将相和好就能使国家强盛,别的国家不敢来欺负。就我们现在来说,“人和国兴旺”,“家和万事兴”,只有人民团结起来,国家才能强大,国家才能兴旺。所以我们的国家就一直倡导构建“和谐社会”。
3.与课外活动的链接。《特殊的葬礼》是进行环保教育的生动教材。教师在教学时补充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水流量日趋减少和近两年春季沙尘暴肆虐的新闻报道。这一下学生坐不住了,主动提出以小队为单位开展环境保护行动。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爱鸟日”、“地球日”、“环境保护日”,更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四、“除法”——突出主体性

这既是一个熟悉论的不足,也是一个策略论的不足,大力压缩枝叉,突出主干——学生的主体性。要把教育观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狠抓新教学策略的探讨,倡导勤于思索,乐于尝试,勇于革新教学论文,善于总结。明确规定:低年级不准浅析课文,把时间还给学生,用于读熟课文、练习背诵、当堂作业;中高年级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不能以理解课文内容为终纵目标,要着眼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一堂课要给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思索、相互交流的充足时间;大多数情况下不要求统一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考虑、发散性思维,可以有很多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
反之,在教学中,假如教师的地位还是“至高无上”,学生就不敢多想,更不敢奢望、幻想和想象,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创造潜能无法开发,因此教师要信任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心灵,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一员,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减少一些约束,减少一些强制,使学生布满自信,把求知当作愉快的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创造潜能,激发他们自主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运用数学运算法则解读文本,在简简单单的加减乘除中就能够领悟文本解读的真谛。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我们把这道算式永远进行下去,让我们把文本解读永远作为语文教师的必修作业!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这句话本身包含了革新教学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好“加减乘除法”这是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必然走势。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不断地探讨、实践、革新教学论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