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8475 浏览:325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四条写到:“在进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进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创造的火种,学生今后要有所创造,以小就必须培养和进展想象力。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确定为教学为目标之一,而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呢?对于这方面,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初步形成了下面一些浅见。

一、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想象力

课文中的有些插图与课文内容互为空缺,或文有图也有,或图中有而文中无,或文中无而图中无;对此可引导根据课文叙述策略进行画面叙述,补充课文空缺。课文中的有些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把课文和插图进行比较,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依据,进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无形中是对图和文进行了“二度创作”。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当学生读到“桂林的山真奇啊,像骆驼,像巨象”时,该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桂林的山展开想象:“同学们,你们还能想象出桂林的山像哪些事物吗?”有的学生说:“瞧,那座山就像一只公鸡,伸长脖子在喔喔的叫”;有的学生说:“在象鼻山旁,有一座狮子峰,它前爪搭地,张着大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在嗷嗷的怒吼”。

二、通过想象作文练习,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录作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对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束缚太多的一个矫正。传统的命题作文,大多拘泥于记人或记事,为学生提供的发挥空间很小,这也是导致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因素。而想象作文适合儿童富于幻想的天性,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儿童的约束,为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进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老师应解放思想,大胆放手。可见,练习学生写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行之有效的策略。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圆充分展开想象。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圆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云彩、星星、天河以及地上的柳梢、湖水等作陪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这就是想象作文。又如写《2020年的我》《二十年后的母校》《未来的房屋》《火星上的小花狗》《假如我是校长》《二十年后的母校》《未来的房屋》《火星上的小花狗》等题目的习作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激烈而出色,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课堂气氛达到。

三、通过感悟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在古诗文教学中,在感悟诗的意境中,通过创造想象深入体味诗情,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的好办法。学生学习古诗,不但是要读懂诗句,理解诗意,而且还要欣赏意境才能得到诗的精华,大多古诗的意境深邃幽美,堪称是一幅绝妙的画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内容引导学生去创造想象,让学生根据诗歌所描绘的形象,展开想象和联想,渐渐进入诗歌的意境。例如在《游园不值》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想象“园内景象”、作一回叶绍翁吟诵这首诗、以其他景物为内容创造性地改写最后一行诗,丰富的教学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动机。想像“园内景象”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想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一串串美妙生动的词汇,那一个个有趣却不无依据的猜想,把学生带入了诗中情境,领略到诗文中“空缺”艺术魅力,深层次地诱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他们一个个沉浸在无穷美好的遐想中,忘情地描述着,激动地诵读着,聪明的火花燃烧得如此炽烈。什么气力如此神奇,使得孩子这样忘我地投入?一个重要因素是情境,教师倾心营造和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探讨表明,恰当的情境刺激有利于孩子的自主体验、想象放飞、个性张扬。毫无疑问,儿童与阅读的文本间有着着必然的或大或小的审美间隔,只有当儿童与文本间产生了某种撞击,文本才会展现出无穷丰富的作用,儿童也才会以中获得满足。而情境,正是二者联系的纽带。同时让学生表演《游园不值》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对全诗加深理解,学生们用他们的动作、神态、表情演绎了一段鲜活的故事,也是在表明自己对这首诗的诠释,一举一动皆是创造,一颦一笑皆蕴感情,跨越了遥远的时空界限,真正做到了读者与诗人的心灵沟通。学生学得开心、轻松、,不知不觉中创造性想像得到了进展。

四、捉住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想象

有些文章的结尾言虽尽但意未完,余味很浓,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公道的想象。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结尾写道:“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很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我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够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月夜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似乎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首都人民是怎样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以至总理生前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人民做出哪些贡献赢得了人民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以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更深刻地感受周总理固然和我们永别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和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蜷缩在一个墙角里,怎样来暧和身子呢?课文写道:“她敢以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之间有很大的跳跃,给读者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小女孩的思想斗争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们对小女孩的生活处境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同情。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以上不同的想象教学策略,使学生得到了更多培养想象力的机会,激起了想象的兴趣,也进展了思维,使学生翱翔在想象天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扩展想象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